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
软粉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桩基法、换土法和注浆法三种。
沙土含水量极高,压缩性大,且不均匀,一般不适合作为天然地基,需要进行处理。
具体处理方法如下:
1. 桩基法当淤泥层较厚,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层处理时,可采用打桩机加固。
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,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桩、砂砾石桩、木桩等,现在已很少采用。
2. 换土法当淤泥层厚度较薄时,也可用淤泥层代替砂土、白垩土、粗砂、水泥。
土及地基处理通过井基等方法进行沉降,由于换沙不利于防渗,且工程造价较高,宜就地取材,换土。
换土方法需要回填具有压实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捣实,形成良好的承载层,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,增加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。
施工时应注意稳定性。
坑边应保证填料质量 填料应分层压实。
3. 注浆法是利用气压、液压或电化学原理,将能固化的特定浆料注入地基介质或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缝隙中。
注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液、水泥砂浆、粘土水泥浆液、粘土浆液以及聚氨酯、木质素、硅酸盐等各种化学浆液。
什么是灰土与水泥土挤密桩
石灰土和水泥土压缩桩是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技术方法,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。灰土挤密桩又称水泥土挤密桩,主要作用是通过消除黄土层的湿陷性来达到支护地基的目的。
施工原理是用锤子或振动器将圆柱形钢管桩打入原基础中,并横向推入孔中。
之后,拔出桩管,并在桩内回填一定比例的石灰石。
分层钻孔(如2:8或3:7石灰土)并夯实,形成最终的石灰土堆。
这些石灰石桩和桩间土壤形成复合地基,有效支撑上部荷载。
水泥土挤密桩用混有水泥(一般小于15%)的土料回填桩孔,通过水泥的水解和水化,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。
无论是灰土挤密桩还是水泥土挤密桩,都是在不加土的情况下将原有的地基压碎形成孔,并在回填压实过程中将孔进一步加宽,以加固地基。
两种密实桩技术均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,降低压实率,防止地基塌陷。
它具有加工深度大、施工周期短、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,因就地取材而得到广泛应用。
但如果地基含水率过高或饱和度较大,则可能不宜采用这两种方法,以免影响钻孔质量和施工效果。
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灰土挤密桩,石灰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有什么区别
灰土挤密桩与夯实水泥土桩设计对比:灰土挤密桩与夯实水泥土桩都是天然地基处理方法,均能有效提高地基水泥土桩的承载力比石灰土桩更耐用,功率更高。当建筑基础压力较高时,可采用夯实水泥土桩。
关键词:复合地基承载力、密实水泥土桩、灰土密实桩、设计与施工一、项目概况:具体场地拟建工程共12层,建筑面积16065.27M2,高度建筑面积39.75M,地下室一层,框架结构。
拟建工地地势平坦。
除表层填土外,分布的底土主要是冲积和冲积作用形成的黄土状粉质粘土。
位置稳定,适宜施工。
2、基础选择拟建建筑单柱最大荷载为6000KN。
如果建筑物在天然地基上直接采用筏板基础,地基压力按250kPa计算,则筏板将坐于第三层松散材料上。
由于粉质材料在粘土上,140kPa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,因此必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。
1、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:fsPk=mfpk+(1-m)fsk(见JGJ79-2002规范7.2.8-1)m=d2/de2(见JGJ7 9-2002规范号) 7.2.8-2) 式中:fspk——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(KPa) fpk——桩的承载力特征值(KPa); 通过单桩荷载试验确定。
(初步设计时根据当地经验确定:根据当地经验:一般为500-600kPa,考虑到施工、龄期等因素,这里500kPa为fsk——处理后桩间承载力特征值KPa,应)。
应根据当地的经验值来确定,如果没有经验,也可采用天然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。
(这里取140KPa,第三层土) m——桩土面积置换率 d——桩体平均直径 de——处理过的地基面积除以桩的当量圆直径 等边三角形桩分布:de = 1 ,05s方分布桩:de=1.13sS——桩孔中心距按《规范》第14.2.3条规定 JOJ79-2002规范:桩孔直径宜为300~450毫米,可根据所选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。
桩孔宜排列成等边三角形,桩孔中心距可为桩孔直径的2.0~2.5倍。
取桩径d=0.45m(孔为350mm,夯实填至450mm),设桩距s为o。
90m。
m=d2/de2=0.452/(1.05X0.9)2=0.22 代入fsPk=mfpk+(1-m)fsk=219KPa。
2、压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:fspk=m×Ra/Ap+β(1-m)fsk(见JGJ79-2002规范9.2.5中公式:的含义)。
未指定的符号与石灰土压实相同。
β——桩间承载力折减系数,其值应根据地区经验确定,可取0.9~1。
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,宜取较大值。
被采纳。
这里取0.9 Ra——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(KN Ap——桩的横截面积(M2 Ra = πdΣqsiLi + qpAp)(见JGJ79-2002规范9.2.7);qsi,qp ——桩周第i层土层的侧向阻力和桩端端部阻力力特征值Li——第i层土层的厚度,桩径取d=0.5m, 桩长L=6.0m,以第7层为桩端层,按平均值qsi=25kPa、qp=400kP计算,得到Ra=313.5kN,桩距s为1.4m,桩按等边三角形布置:m=d2/d e2=0.52/(1.05 根据体积比,由实验室确定) fcu≧3Ra/Ap≥4.8 MPa (见JGJ79-2002规范9.2.7)3、采用压实灰土桩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只能达到 219KPa,而采用压实水泥土桩的基础承载力可达295KPa,大于筏板基础平均基础反力260KPa。
因此,采用了压实水泥土桩的解决方案。
根据JGJ79-2002规范第10.2.4条规定,夯实的水泥土桩顶部必须放置10-30厘米厚的垫层。
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或碎石,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毫米。
3、根据现场地层条件和当地施工工程经验,压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施工可采用机动洛阳铲成孔,压实填桩孔时宜采用机械压实机,其锤重不应小于1吨,这样压实效果才能提高15-20%,一般可以达到500 ETC。
大规模施工前,必须在现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或试施工,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。
首先,要求桩间塌陷系数小于0.015。
实际系数大于0.93,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。
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: 1、土与水泥应搅拌均匀,达到最佳含水率,并通过现场检测确定。
水泥用量不应小于配比试验确定的用量 2、桩孔中心偏差不应大于计算值的1/4,桩孔垂直偏差不应大于计算值的1/4。
不应大于1.5% 桩孔直径不应小于桩孔深度应小于孔底桩顶应比设计桩顶高度大200-300毫米建设、冗余 桩身凿除,桩顶面必须光滑。
质量检验:施工过程中,应及时对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检验,取样孔数不应少于夯实水泥土桩竣工验收桩总数的2%。
土桩复合地基,承载力试验应通过单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进行。
根据工程性质和地基设计水平,宜进行多层复合地基荷载试验。
检查次数应为桩总数的1%。
4、结论:基础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处理后,经静载试验,基础承载力及节点均达到设计要求。
。